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成都城市“新风系统”怎么建?因地制宜是关键
2021-10-08       来源:成都日报

最新出台的《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纳入其中。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构建城市多级通风廊道系统,明确规划管控要求。针对通风廊道这一亮点内容,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工程师杨敏。

是什么?

加速大气流动的城市新风系统

通风廊道,顾名思义,是指以提升城市空气流动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目的建设的通道。它就像一个大型的新风系统,能够维持城中心大气的洁净。杨敏告诉记者,通风廊道有三个方面作用,把城市外围新鲜空气引入市中心,加速空气交换;促进城市局部冷热空气对流,形成局地热力循环;提升人体舒适度。“我了解到,有些学者正在研究,论证其对防治流行病、降低城市能耗等方面的作用。”

杨敏认为,建设通风廊道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因地制宜。也就是说,要考虑自然风向,利用城市本来的生态本底条件,比如江河、湖泊、山谷、绿地、水体、主干道等空间载体,来形成城市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在这个方面,成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大范围的河流、绿地、公园等绿色环境,本身就是自然的通风廊道。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做好合理规划。”

如杨敏所言,成都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如黄河孕育了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在岷江滋润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尽管处于群山包围的四川盆地之中,但往北有蜀道到达关中平原,往东有锦江、岷江和长江连通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战国时李冰修建都江堰,从此天府之国迎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兴盛。

在前后蜀时期,人们又开渠筑堰,使得城内河渠纵横,成为了一个“水城”。当时城内有解玉溪、金水河及众多小水渠;城外有锦江、清远江;城内外有摩诃池、江渎池、万岁池等湖泊。作为前后蜀都城,皇亲贵胃们又遍植花木,广建园林寺观,成都因此被称为“蓉城”,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城址不迁,城名不改,古蜀先民的智慧也延续至今。2000多年后,成都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以生态格局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划定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提出结合成都气象条件、地表通风能力和成都城市结构,在城市规划区内划定两级城市通风廊道。“而本次出台的《条例》,进一步对通风廊道建设作出明确,则正是以法制手段来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杨敏说。

怎么建?

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除

“从问题主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通风廊道建设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成都因常年静风造成的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大气污染问题。”杨敏坦言,成都静风率高,为全国两大静风区之一,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水平和垂直扩散,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在河边、湿地公园或者其他远离中心地带的体感,会比在高楼大厦间明显凉快不少,空气清新不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这么一个新风系统,来促进大气流动。”

那么,在当前城市发展背景下,通风廊道的建设是否意味着要进行一番大拆除呢?杨敏认为,这是不具备操作性的。“我们说,建通风廊道需要因地制宜,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现有规划条件下进行。这不是靠大拆大建就能达到,而是要按照顺应城市主导风向、利用局地环流、尊重城市格局的原则循序渐进,精准管控。”她表示,《条例》对此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要禁止在本市规划已经确定的通风廊道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项目;通风廊道区域内已有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逐步清理或者外迁。

当前,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东京,包括国内北京、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都从城市风廊建设角度,探索改善空气污染、缓解热岛效应的规划措施。“不同城市的自然气候条件不一样,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平原地区和多山、丘陵地区的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各有特点,因此,从宏观层面讲,我们需要整体统筹布局、加强区域协调;从微观层面讲,还要根据气候变化和实时监测作出动态调整。”她谈到,随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进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的科学性将得到快速提升,城市通风廊道规划也必将在未来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后续,成都还需尽快出台配套制度,确保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

凡本网注明“来源或转载: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凡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键词: 新风系统
关注
暖通头条